原创美食糖糖
“立秋食鲜鱼,秋冬好底气”,刚过立秋,家里营养师朋友就提醒我:秋补吃鱼别总盯鲫鱼、草鱼,这两种鱼要么刺多难挑,要么肉质偏柴,不如选更适配秋天的3种鱼——不仅刺少肉嫩,营养还精准贴合秋补需求,老人孩子吃着省心,脾胃弱的人也能消化无负担。 前阵子用她推荐的鲈鱼做了香煎,孩子居然主动说“比红烧鱼好吃”,连平时怕鱼刺的老公都吃了大半条。今天就把这3种鱼的优势和做法分享出来,每一种都有实实在在的营养依据,让大家秋补吃得明明白白。
图片
一、鲈鱼:秋补“黄金蛋白鱼”,老人孩子都能吃为啥立秋后首推吃鲈鱼? 老辈人说“西风起,鲈鱼肥”,可不是随便说的——立秋后水温下降,鲈鱼会主动囤积蛋白质和脂肪,此时肉质紧实却不柴,咬着像蒜瓣一样嫩,而且除了主骨几乎没有小刺,给孩子吃不用反复挑刺,安全性拉满。 从营养角度看,鲈鱼的优质蛋白含量比鲫鱼高15%,还富含DHA和维生素A,前者能帮孩子补脑力、成人护视力,后者则能缓解秋燥带来的眼干问题;更关键的是,它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,消化吸收率达90%以上,脾胃弱的老人吃了也不会腹胀,比草鱼的粗纤维肉质好消化太多。 推荐食谱:香煎鲈鱼
图片
食材:新鲜鲈鱼1条、生姜3片、大蒜2瓣、盐1小勺、料酒1勺、玉米淀粉2勺、食用油少许 做法:1. 鱼摊处理好鲈鱼后,回家刮净鱼腹黑膜,鱼身两侧划2刀;2. 鱼中加1小勺盐、1勺料酒、姜片和蒜瓣,抹匀腌10分钟;3. 腌好的鱼用厨房纸吸干水分,均匀拍一层薄淀粉;4. 平底锅烧热放少许油,中小火煎鱼,正面煎3分钟至金黄,翻面再煎2分钟,盛出即可。 小贴士:如果给孩子吃,可提前剪掉鱼鳍和鱼尾,避免扎手。不吃辣的话不用额外加调料,鱼本身的鲜味就足够。二、多宝鱼:秋补“润养鱼”,脾胃弱的人放心吃多宝鱼的“秋补优势” 第一次吃多宝鱼是在朋友家,清蒸后入口的瞬间就惊艳了——肉质软嫩得像豆腐,轻轻一抿就化,而且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小刺,连牙口不好的老人都能轻松嚼。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多宝鱼作为比目鱼的一种,不仅含丰富的胶原蛋白(比普通鱼类高20%),能缓解秋燥带来的皮肤干燥,还富含钙和磷,秋天孩子长身体、老人防骨质疏松都能补;更重要的是,它的肉质纤维细软,消化酶能快速分解,脾胃弱、容易腹胀的人吃了也不会不舒服,比需要长时间熬煮的鲫鱼汤更省时间,营养还不流失。 推荐食谱:清蒸多宝鱼
图片
食材:多宝鱼1条、生姜1块、大葱1根、蒸鱼豉油2勺、料酒1勺、食用油1勺、盐少许做法: 1. 多宝鱼用刀背逆刮净细鳞,去鳃和内脏,鱼身划2刀;2. 鱼身抹少许盐和1勺料酒,放姜片、葱段,腌8分钟;3. 蒸锅水烧开,鱼放蒸盘,表面铺2片姜,大火蒸8分钟;4. 蒸好后倒掉盘里腥水,捡走姜葱,撒葱丝、姜丝,淋2勺蒸鱼豉油;另起锅烧1勺热油,淋在葱姜丝上激香即可。 小贴士:判断鱼是否蒸熟,用筷子轻戳鱼身最厚处,能轻松戳透就熟了。不爱吃葱姜的话,可用柠檬片代替,祛腥还能增加清香。 三、黄骨鱼:秋补“暖胃鱼”,喝一碗暖到心坎黄骨鱼的“秋补实力” 黄骨鱼(也叫昂刺鱼)看着不起眼,却是秋天的“暖胃小能手”。它的肉质特别嫩,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,B族维生素能促进脾胃蠕动,帮身体消化吸收营养,秋天喝一碗黄骨鱼豆腐汤,既能补能量,又能缓解天气转凉带来的胃寒问题,比喝油腻的肉汤更舒服。 之前我因为秋凉犯了胃炎,医生就建议多喝黄骨鱼豆腐汤——它的脂肪含量低,只有草鱼的一半,不会给肠胃添负担,而且熬出的汤是奶白色的,鲜而不腥,搭配豆腐的植物蛋白,营养更均衡,喝了一周后胃寒的症状明显缓解。 推荐食谱:黄骨鱼豆腐汤
图片
食材:黄骨鱼4条、嫩豆腐1盒、生姜3片、大蒜2瓣、大葱1段、盐1小勺、白胡椒粉少许、食用油少许、葱花少许做法:1. 黄骨鱼去鳃和内脏,用厨房纸吸干水分(可提前剪去背上硬刺防扎手);2. 平底锅放少许油,中小火煎鱼至两面微黄,加姜片、蒜瓣、葱段炒香;3. 沿锅边加足量开水,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,煮12分钟至汤呈奶白色;4. 豆腐切小块放入锅中,煮5分钟,加1小勺盐和少许白胡椒粉调味,关火撒葱花即可。 小贴士:熬汤时不用加太多调料,盐和白胡椒粉就够,避免掩盖鱼本身的鲜味。如果喜欢更鲜的口感,可加几朵香菇,菌香和鱼鲜会更搭。 秋补吃鱼,记住这2个关键 1. 选鱼看“应季”:鲈鱼、多宝鱼、黄骨鱼都是立秋后到立冬前最肥美的鱼,此时它们的营养储备最足,肉质和口感都比反季节鱼好,花钱少吃得好。2. 做法“清淡为主”:秋天脾胃功能偏弱,香煎、清蒸、煮汤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,还不会加重脾胃负担,像红烧、油炸这类做法,不仅会破坏不饱和脂肪酸,还容易让人上火,尽量少做。 一道简单的鱼菜,就能给家人补够营养。今晚不妨试试其中一种,让家人尝尝秋天最鲜的滋味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邯郸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