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结束的国庆长假,不少人选择自驾出行,连绵阴雨却给高速行车添了不少麻烦。在高速上行驶不难发现:路面近八成车主遇到雨天,都会习惯性打开双闪,反而把真正该用的雾灯闲置一旁。殊不知,这种想当然的灯光操作,可能正把自己和他人推向危险边缘。
一、雨天开双闪,不是安全保障而是隐患
很多车主觉得双闪亮度高,别人更容易看见自己,可大家忽略了双闪的核心功能:它学名叫“危险报警闪光灯”,仅在车辆发生故障停在路边、遇到交通事故现场,或是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大暴雨、暴雪等极端恶劣天气下才能使用,核心作用是警示周围车辆规避危险,而非日常雨天的照明提示工具。
更关键的是,滥用双闪会带来两大直接风险:
1、穿透力远不及雾灯:雨天水汽浓重,双闪的白色光线容易被水汽散射,远处车辆难以及时察觉。去年国庆期间,G15沈海高速某段因中雨能见度约150米,一辆轿车开着双闪行驶,后方货车因光线散射未能及时识别车距,最终追尾轿车尾部,导致两车轻微受损。而雾灯专为低能见度环境设计,黄色光线穿透力是普通车灯的3倍以上,能穿透雨雾让后方车辆在百米外就清晰识别车距。
2、遮挡转向灯,变道易引发碰撞:开着双闪时,转向灯信号会被完全覆盖。国庆假期第三天,G2京沪高速某路段,一辆SUV开着双闪想从左侧车道变道至右侧服务区入口,因后车看不到转向灯,误以为SUV会保持直行,未能及时减速,最终SUV变道时被后车剐蹭,车身右侧出现明显划痕。交警调查后指出,前车开双闪导致转向意图无法传递,是事故主要原因之一。
二、雾灯才是雨天高速行车的核心安全保障,正确使用要记牢
既然双闪不能随意使用,那雾灯该如何正确开启?记住这3个关键点,比任何经验判断都重要:
1、按能见度开启,不盲目使用:根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,能见度低于200米时,需开启雾灯(包括前雾灯和后雾灯)、近光灯、示廓灯;能见度低于100米时,还要额外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,同时将车速降至40公里/小时以下,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车距。曾有车主在能见度约180米的雨天仅开双闪,未开雾灯,被巡逻交警拦下提醒,因为此时双闪的提示效果远不如雾灯,且易误导后车判断。
2、前后雾灯都要开,别漏开后雾灯:很多车主只开前雾灯,觉得自己能看清路面就行,却忽视了后雾灯对后车的重要性。上个月某雨天,一辆轿车在高速上仅开前雾灯行驶,后方SUV因看不清前车位置,跟车过近导致追尾,轿车尾部保险杠受损。后车司机表示,当时只能隐约看到前车的前灯,却看不到后灯,无法准确判断车距。后雾灯亮度更高,能让后方车辆清晰识别前车位置,避免跟车过近。
3、驶出雨雾区后,及时关闭雾灯:雾灯亮度较高,在能见度正常的路段开启,会对对向车辆和后车造成强光干扰。之前有车主在雨雾区结束后忘记关雾灯,行驶至晴天路段时,对向车辆因强光照射短暂看不清路面,险些偏离车道。所以一旦驶出雨雾路段,能见度恢复正常,就要立刻关掉雾灯,避免影响他人行车安全。
三、除了正确用灯,雨天高速行车还有这些容易忽视的安全要点
除了选对灯光,雨天跑高速还有3个常被忽略的安全细节,很多事故都因这些细节引发:
1、车距至少加倍:平时高速行车车距需保持100米以上,雨天则要增加到200米以上。因为雨天路面湿滑,轮胎抓地力下降,刹车距离会比干燥路面长50%。国庆期间,G4京港澳高速某段因雨天车距过近,5辆车连环追尾,最前方车辆因急刹车,后方4辆车依次未能及时避让,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。
2、减少变道频率:雨天路面摩擦力减小,车辆变道时容易发生侧滑。有车主在雨天高速上频繁变道超车,某次变道时因路面湿滑,车辆轻微侧滑,险些与相邻车道货车相撞。尤其是大型货车周围存在视野盲区,尽量跟在货车后方100米以上,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超车远离,避免长时间并行。
3、提前检查雨刷器:若雨刷器胶条老化,刮完后玻璃仍有明显水痕,雨天会严重影响视线。有车主出发前未检查雨刷器,行驶至雨天高速时,雨刷器刮水效果差,前挡风玻璃一片模糊,只能临时减速至应急车道更换,不仅耽误行程,还存在安全风险。所以出发前一定要检查雨刷器,若胶条老化及时更换。
四、最后说句实在话
雨天高速行车,灯光用对了能传递安全信号,用错了则会埋下风险隐患。双闪和雾灯的使用区别,看似是小细节,实则关系到自己和家人的出行安全。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,能把正确的用法记在心里,也转发给身边开车的朋友。
邯郸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